摘要: 中央財政7.5億支持低碳交通 智能交通望爆發 財政部網站消息,自中央財政設立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以來,補助資金總額達到7.5億元,大大推動了交通運輸行業的節能減
中央財政7.5億支持低碳交通 智能交通望爆發
財政部網站消息,自中央財政設立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以來,補助資金總額達到7.5億元,大大推動了交通運輸行業的節能減排。
據了解,為支持交通運輸領域開展節能減排,2011年財政部聯合交通運輸部設立了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通過確定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優先支持范圍和領域,開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申請和審核工作。兩年來,中央財政通過對413個項目的“以獎代補”,拉動了200億元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投資,形成了年節能量為15.8萬噸標準煤,替代燃料26.2萬噸標準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9.9萬噸的規模。同時也加快了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信息化產業的技術進步,充分發揮了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并引領了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工作。
此前,交通運輸部18日召開“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推進會”,明確提出要制定實施交通運輸綠色循環低碳科技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加大交通運輸綠色循環低碳科技研發與推廣,加快智能交通與信息化建設。
此次會議提出了明確的量化指標。即,到2020年,與2005年相比,交通運輸行業實現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別下降16%和18%,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0%和22%,城市客運單位客運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6%和30%。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交通部發布了《2012-2020交通運輸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也是中國第一部以政府文件形式發布的智能交通戰略,標志著智能交通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智能交通的網絡一步步擴張,未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令人期待,相關上市公司如銀江股份(300020,股吧)、數字政通(300075,股吧)、皖通科技(002331,股吧)、浙大網新(600797,股吧)等有望從中受益。
個股分析:
銀江股份:
智能化應用:公司專注于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醫療信息化和智能建筑等物聯網垂直行業應用領域。在城市交通智能化領域,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城市交通智能化管控綜合平臺系統、城市交通智能化誘導系統等各類城市交通管理應用系統,綜合競爭力全國排名第一;在醫療信息化領域,主要提供醫院數字化醫療解決方案,包括整體信息化系統和電子病歷數據交換平臺系統、無線醫護系統等,其中無線醫護系統和臨床移動信息解決方案綜合競爭力均全國排名第一;在建筑智能化集成領域,能夠提供涵蓋建筑智能化規劃咨詢、工程設計、項目管理以及運維增值全過程服務,擁有國家一級資質且業務量國內前50強。
智慧城市:公司通過“智能識別、移動計算、信息融合、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自主開發應用,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設,長期專注于為交通、醫療等行業用戶提供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術、產品和應用服務。公司將力爭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技術服務提供商。
智慧布局:公司用超募2078萬元、1000萬元、30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銀江智慧醫療(2011年12月,增資2921萬元。2011年11月,出資204萬元設立電子病歷軟件公司,占51%,預計設立后1-3年凈利潤為100、200、300萬元)、杭州銀江智慧城市、銀江智慧交通(1億元)三家全資子公司。2011年,銀江股份與上述三家子公司在智慧醫療、智慧城市(不含醫療、交通業務)、智慧交通板塊相關業務上,將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增長率分別提高到50%、40%、50%,實現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分別不低于35%、40%、50%。另公司使用現金400萬元設立廈門銀江智慧城市(占40%)。
拓展工業以太網和視頻監控:2011年10月,全資子公司杭州銀江智慧交通以自有1500萬元投資歐邁特(2011年1-9月凈利潤379萬元,占15%),其主要涉及工業以太網市場和視頻監控市場,在國內數字視頻傳輸領域具有多年的業務積累,專注于工業級以太網交換、數據光通信及數字視頻應用技術的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原股東承諾:歐邁特2011年-2013年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300、2300和3600萬元,若未達到利潤目標,將補足凈利潤差額,另如未滿足協議要求完成利潤,則有權要求其回購股份。2011年12月,公司用股權評估值8224.98萬元對其增資已完成。
智能化系統工程總包:本次募投8000萬元于“補充營運資金和擴大智能化系統工程總包業務投資”(截止2012年6月30日投資進度99.98%);數字化醫療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74.39%),項目投產后,年總銷售收入為5400萬元,稅后利潤1819.2萬元;城市智能交通全集成控制系統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總投資為3500萬元(95.2%),達產當年稅后利潤1554.4萬元;城市快速公交營運系統(BRT)優先信號控制系統項目總投資為1502萬元(65.59%),達產當年稅后利潤648.8萬元。
數字政通:
主營電子政務:公司是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從事基于GIS應用的電子政務平臺的開發和推廣工作,為政府部門提供GIS、MIS、OA一體化的電子政務解決方案,并為政府提供各個部門間基于數據共享的協同工作平臺。自2010年起,公司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和運營中的相關數據普查和信息采集服務。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數字化城市管理無線數據采集系統、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和電子政務管理信息系統四個基礎軟件。
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數字城管系統為公司首創,開辟了新的數字化城市管理應用領域,是基于城市電子政務專網、無線通訊網,運用空間網格技術、地理編碼技術等,以數字城市技術和數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業務為依托建設而成的綜合信息系統。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縱向上已經涵蓋了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縣和街鎮等各級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并延伸到社區管理和服務領域,橫向上也延伸到執法、市政、水務、海塘、公路等眾多領域。在數字社區系統和專業網格化系統的延伸已經形成了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物聯網”相關技術應用為數字化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使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逐步發展成為城市綜合運行管理平臺。公司在數字化城市管理行業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
武漢研發中心:2011年9月,公司擬用4464.69萬元超募資金設立武漢研發中心(80.77%),進一步進行數字城管系統的研發升級工作,加強數據普查業務和信息采集業務的研發投入,提高公司新增Ladybug3車載激光掃描系統研制、集成和應用項目進度,進一步加大對實景三維與移動測量技術的研發力度,根據湖北省及周邊省份特點,集中進行華中、西南等地區的項目研發工作。自公司研發中心全部建成及正式運營后預計每年可減少人力資源及招聘成本約798萬元和36萬元。
智能交通:2012年12月,股東大會同意以1.04億元收購漢王科技(002362,股吧)全資子公司漢王智通90%的股權,同時經各方同意,若漢王智通在2013年~2017年分別實現2000萬元、3000萬元、3600萬元、4320萬元、5184萬元的凈利潤,公司將分四次收購張開春等持有的10%的股權。漢王智通注冊資本為4000萬元,專注于高速公路領域的收費系統、超速布控系統和稱重系統以及城市交通領域的電子警察系統等領域,公司已成功研發并擁有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在智能交通領域具有較顯著的應用服務優勢。以車牌識別系統為例,近三年,在該領域內漢王智通已占居近50%的市場份額。截止2012年12月31日,漢王智通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8130、1685萬元,因公司于2012年12月底才完成收購事項,故漢王智通的損益情況不合并至公司報表中。
皖通科技:
主營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公司是國內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領域業務鏈最為完整的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商和運行維護商之一,是全國同時具備“公路交通工程專業承包通信、監控、收費綜合系統工程資質”和“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二級以上資質的11家企業之一。公司擁有“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一級資質”和“安徽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資信等級一級證書”。
提升競爭力:公司分別以募集資金5052萬元、4496萬元、5000萬元投資高速公路綜合信息系統WTEIS升級項目、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運行維護平臺項目和補充運營資金擴大公司系統集成總承包業務項目,若3個項目順利實施并如期產生效益,則公司每年新增系統集成收入1.8億元、新增運行維護收入1.2億元、合計新增凈利潤3561萬元。系統集成收入的比例將從項目實施前的67.38%降低為62.53%,運行維護收入的比例將從項目實施前的23.18%上升到34.23%。(截至2012年末累計投入募資12015萬元,2012年實現效益2186萬元)
客戶優勢:公司現已擁有一批具有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優質客戶資源。當前,公司主導安徽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市場,參與了多條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和省內聯網結算系統的建設工作,與安徽省內主要高速公路建設單位和運營管理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此外,公司已與北京、天津、浙江、江蘇、福建、湖南、湖北、陜西、吉林等高速公路建設單位和運營管理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有成功的信息化建設案例,為下一步開拓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技術優勢:公司從創立之初就擁有核心技術研發團隊,自主研發了高速公路綜合信息系統的核心應用軟件,將高速公路單一路段信息系統進行信息資源整合及業務流程整合。公司近年來先后承擔了近20項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如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高速公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皖通高速(600012,股吧)公路綜合信息系統”、“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綜合服務平臺”、“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運行維護平臺”等。
行業前景:近年來,高速公路信息系統對構建智能化交通運輸系統的作用逐步體現,信息系統建設投資也在進一步增加,每公里高速公路信息化投資已達到120萬-160萬元。根據國家和各省規劃,我國未來尚有9萬公里高速公路需要建設,對應的新建高速公路信息化市場規模約在1260億元;另外,對現有高速公路信息系統維護,主要包括:信息系統追加投入、系統升級改造、日常運行維護三個方面,每年的市場空間也達到百億元以上。潛力巨大的市場,將為行業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浙大網新:
打造云計算基礎架構平臺:2012年6月公司攜手中國最大的互動電視/IPTV、3G手機、互聯網電視運營商之一的華數集團旗下子公司華數網通等共同投資組建浙江華通云數據(其中公司現金出資8800萬元占22%),在成立之初主要依托華數集團在寬帶數據通訊等產業強大的資源及客戶優勢,利用自有團隊的數據中心運營經驗、優勢節能技術,及各方股東在IT運維、云服務平臺建設能力及資金優勢,進行互聯網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在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3.82萬平米的高性能數據中心,據預測,除本次股東投入的4億資金外,另需債權融資5.7億元。預計標的公司未來十年合計實現銷售收入規模78.57億元,實現稅后利潤12.57億元,項目綜合凈利潤率為15.6%;稅后內部收益率15.86%,從建設期起7.38年可收回全部投資,進一步推進智慧城市+智慧服務的戰略,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具有戰略意義。
攜手思科布局智慧城市:控股子公司快威科技集團及其子公司快威香港以客戶渠道資源以及與S+CC相關的團隊資源作為主要出資方式與思科國際、道楷BVI達成協議,共同投資城云國際,發展智慧城市戰略。2013年1月,思科國際已根據投資協議履行其首輪出資義務,以1050萬美元認購城云國際61.11萬股A-2優先股及以1000萬美元認購城云國際的期票。若考核期內,如城云國際實現營收70875萬元人民幣以上且EBITDA大于0,思科國際將進行第二輪投資。此次交易符合公司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平臺+應用”的整體戰略布局,與國際先進的智慧城市戰略合作伙伴思科公司在技術資源與資金上直接合作,有助于研發與建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互聯城市公共服務平臺。
IT服務:公司IT應用服務的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智慧城市戰略逐步落地,深化推進。在杭州、鐵嶺、煙臺、江陰等智慧城市業務順利實施的同時,公司先后與舟山、寧波、無錫、昆山、揚州、淮安等城市確立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社會保障領域,先后在山西、陜西等新興市場取得突破,江西、江蘇、河北成熟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在市民一卡通領域,新簽了浙江省內舟山、溫州、臺州、臨海、玉環、天臺等一批城市的市民卡工程業務;在智慧交通領域,“杭州市智能化交互式城市停車收費誘導服務系統工程”已在杭州市等城市得到推廣應用;在數字證書應用領域,全年實現證書發行6萬張,基本用戶群保持在35萬家,地稅證書應用量突破了10萬家。
參股浙大創新研究院:公司擬與浙大圓正等11家公司共同投資組建浙大創新研究院,注冊資本50000萬元,其中圓正控股出資25500萬元。占注冊資本51%,公司出資2500萬元,占注冊資本5%。浙大創新院研究院經營范圍為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科技成果轉讓等。有利于公司利用目標公司這一孵化平臺,獲取浙江省政府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優先獲取浙江大學及創新研究院的各種資源,有利于公司與行業內企業的產業合作與協同,是公司戰略投資的一部分。尤其是獲得浙大基于IT及互聯網行業的科研成果項目轉化及產業化的優先權,為公司在上述領域的發展提供創新技術支撐,并培養產業化實體,為公司未來注入優質資產奠定基礎。
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