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科技網1月9日無錫電(黃嘉鋒 潘天吉) 跨年之交,“文科生”羅振宇在12月31號的跨年演講中不能免俗地談及人工智能。緊接著,一位注冊為“大師
中國科技網1月9日無錫電(黃嘉鋒 潘天吉) 跨年之交,“文科生”羅振宇在12月31號的跨年演講中不能免俗地談及人工智能。緊接著,一位注冊為“大師”(Master)的神秘用戶出現在網絡圍棋室,悄無聲息地“收割”中日韓的頂級棋手,“棋圣”聶衛平等名宿也先后被擊敗,直至圍棋界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潔。在眾說紛紜中,谷歌承認,“大師”就是人工智能系統“阿爾法狗(AlphaGo)”。
對此,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感知集團董事長劉海濤在接受中國科技網專訪時指出,人工智能一直在仿真人的大腦,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瓶頸和極限也在于人的大腦,人類設計出來的東西怎么可能突破人類大腦?
“Master能夠戰勝中日韓圍棋界頂級棋手并不表明Master真的比人聰明,它只是比人腦轉得快。”劉海濤指出,人的大腦架構和CPU的結構不同,就下圍棋來講,圍棋的戰略部署是可以窮盡的,它具有嚴密的邏輯關系,這符合現在高速運轉CPU的特點。因此,不能說人工智能比人聰明,只能說它在有一些嚴密邏輯思維的工作上比人腦運算得快。
劉海濤介紹,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可以說Master(或AlphaGo)是運用處理嚴密邏輯思維方式,類似高速運轉CPU的架構特點來演進的,讓人感覺它好像比人聰明,其實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上限就是人的大腦。因為,人工智能容易陷入邏輯循環,人類設計出來的東西怎么可能突破人類大腦?
同時劉海濤強調,人工智能永遠無法取代人的位置。他說,人是有感情的社會型動物,人工智能怎么可能取代人呢?
“人工智能只是仿生學的一個分支,不能把人工智能看的這么偉大。”劉海濤說,人工智能只能運用在有嚴密邏輯思維、相對單一的場景來彌補人的大腦不足,就像人的雙腿跑不過飛機、汽車,但不能說汽車和飛機就比人的雙腿更厲害,就比人聰明。
劉海濤指出,人工智能是在彌補人的大腦不足的地方,比如我們做乘法就沒有辦法和計算機相比,這是正常的。“真正的創新、創造是由人的大腦而來,而不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設置的一些程序,比如說AlphaGo下圍棋可以,下象棋應該也可以,但讓AlphaGo做物聯網肯定不行。”
對于人工智能未來的應用范圍,劉海濤認為會越來越廣泛。他說,人工智能的應用面會越來越大,就像人類發現和創造了代步工具之后,代步工具得到飛速發展一樣——從最早的毛驢到自行車、汽車、飛機、航天飛機。
劉海濤最后強調,從最早出現的計算器、計算機,一直到今天的人工智能,都是CPU繼續發展的結果,人工智能是第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智能化的更高形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