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 具有約1.5Gb/s的龐大數據量,對系統設備的要求高,而且傳輸距離短
2. HD-SDI系統設備價格昂貴
3. 傳輸方式不夠豐富
4. 線纜的等級要求高線材用量大,價格貴,傳輸成本高
5. 前端防雷不好解決
6. 編解碼壓力集中轉移至后端主機,增加了實現高路數、高穩定性與高畫質回放的難度。
7. 后端與其他配套不豐富,使用受限。
1. 具有約1.5Gb/s的龐大數據量,對系統設備的要求高,而且傳輸距離短
不經過壓縮的音視頻信號總體是非常龐大的,因而也給傳輸和存儲終端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當前,盡管光纖的傳輸為大數據量的傳輸或多或少的減輕了負擔。但是,存儲終端的問題依然是不可忽視的。如果采用正常存儲的話,那么存儲方面無疑會產生巨大的支出。這對于HD-SD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都是非常不利的。
相比較而言,基于IP網絡的高清監控系統完全基于網絡技術的應用,單路視頻碼流可以靈活控制,可控制在500kbps~3Mbps,可以完全依賴以太網技術網絡技術發展了幾十年已經相當成熟了,針對不同網絡規模可以靈活的設計和規劃網絡,光通信技術在工程上應用已經很普及很成熟了,而且很容易組建大型網絡還可以同其他系統接入。
2. HD-SDI系統設備價格昂貴
·前端的HD-SDI攝像機作為系統的圖像傳感設備,通過各種鏡頭進來的現場光信號,由攝像機的光電轉換器件轉換成數字化的視頻信號傳遞給監視器,中間傳輸一般短距離采用同軸電纜,但是這個電纜也是有要求的,一定要是高等級的同軸電纜,BNC接頭也一樣要用高等級的。中遠距離就要采用中繼器,更遠就要采用HD-SDI光端機了,這種數字的光端機價格很高。
·后端存儲的如果不經壓縮直接存儲的話,硬盤的消耗將非常大,如果壓縮的話,還要添加昂貴的編碼器,這樣整個系統的造價將會很高,比網絡高清監控系統高的多。
·HD-SDI監控核心的硬件廠家少,芯片成本高,也使得整個系統的設備造價變得昂貴。
3. 傳輸方式不夠豐富
HD-SDI目前在監控上只能使用同軸電纜,光端機,光纖傳輸,只有電視臺才會用到數字微波發射來傳輸,而這樣就要建一個很高的發射塔,這在監控系統里面是不可能應用的。而IP網絡高清監控系統既可以用雙絞線,也可以用光纖,而且這個光纖傳輸應用的是在通信領域里面應用非常成熟的光網絡技術。還可以使用無線傳輸,通信網絡傳輸技術都可以在網絡監控里面應用,甚至3G都可以在無線監控里面應用。而且組網方便靈活,可根據不同的建筑區的分部,不同地形,不同的規模設計出最優化的網絡架構。
4. 線纜的等級要求高線材用量大,價格貴,傳輸成本高
HD-SDI高清視頻信號最好能在專門的SDI線纜上傳輸以保證視頻信號的最好效果,但專門的SDI線纜包括接頭都很貴,在實際項目中,如果全部采用專用的SDI線纜將增大建設成本,而經過實際測試,選用差一點的同軸電纜和BNC頭就無法保證視頻效果。而使用光端機傳輸,價格更高。在IP高清監控,采用以太網的標準組網,只需要根據路數,帶寬配備常用的以太網交換機就可以,隨著網絡的規模選擇合適的以太網交換機即可。遠程光纖傳輸的時候,可以使用非常便宜的光纖收發器,遠程無線傳輸的時候還可以使用無線網橋,方便實用。
5. 前端防雷不好解決
SDI來自廣電領域,主要用于室內環境,并沒有大規模用于外場的先例,相關標準的制定也沒有考慮工業環境下的應用,相關的防雷技術之前并無儲備。SDI電纜傳輸的是高頻數字信號,防雷器的原理和設計與模擬視頻完全不同,目前應該說還沒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案。針對此問題,只能考慮用光纖解決,安裝在外場的攝像機就近接入SDI光端機,甚至更進一步,SDI前端直接用光纖端口輸出視頻信號,這樣無疑又會增加成本造價。IP高清監控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工程項目經驗了,使用網絡防雷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防雷問題,從而可以應用在室內,室外全天候運行。
6. 編解碼壓力集中轉移至后端主機,增加了實現高路數、高穩定性與高畫質回放的難度。
HD-SDI在后端存儲的時候還是要壓縮編碼的,也就需要SDI編碼器,SDI碼流如此之大造成編碼設備壓力巨大,解碼回放的時候主機壓力也很大,這樣無行造成了大功耗,也會影響主機的穩定性,高路數的情況下,還要保持高畫質高穩定性就要困難的多。
7. 后端與其他配套不豐富,使用受限。
HD-SDI和以往的模擬監控系統結構相似,無法和后端其他的應用相配套并進行二次開發。而網絡高清監控系統具備網絡的開放性和強大的軟件管理功能,可以根據用戶需求,獨立開發應用功能,視頻的分發、瀏覽和存儲方便,設備間的互連僅有一根網線即可完成,實現資源共享。